你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正文

信和大金融:银行存管进行时 我们在路上

第一产经网 时间:2017/3/10 17:41:07 【字号 】 【关闭

在银监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之后,互金行业长达一年多的存管僵局逐步解冰。继民生、恒丰、徽商、华兴等银行开展互金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以来,包括四大行的建行和农行等也开始逐步试水资金存管,新网银行、哈尔滨银行、平安银行等也相继推出资金存管业务,互金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的形势开始好转。

据媒体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已经有45家银行已经或准备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全国26个省市的300余家互金机构与银行签署协议,正式上线平台数量不足10%,业内人士预测,平台对接银行存管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关于银行存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对接,本文专程邀请了一家业内排名靠前的互金平台——信和大金融,对银行资金存管的出处、演变、现状、用户体验等进行解读。

为何要进行银行存管?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存管。银监会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中也提到,要求网贷企业需在银行进行资金存管。

资金存管最早是在证券业中诞生的,延伸到互联网金融领域,银行资金存管就是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互金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这样有效避免了平台资金池、用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资金存管的三个演变阶段

由2015年7月18日监管要求互金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开始,到2017年2月23日监管层正式下发资金存管指引,中间形成了一年半的空白期,而这一段监管空白期内,互金平台在资金存管模式上不断摸索前行,经过了第三方存管、联合存管、直接存管几个阶段。

第三方存管模式下,互金平台选择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该模式下平台主动性较强,用户资金和平台资金往往很难隔离,若平台自律性不足,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联合存管模式则是第三方支付、银行机构签署联合存管协议,第三方支付继续提供账户服务,整个账户体系在银行进行存管,银行进行资金的隔离和安全使用;直接存管是监管最终要求的形式,平台直接在银行开设专户,由银行直接管理资金和通道。

在监管方向明确之前,信和大金融就开始布局银行存管,最初选择的是联合存管的方式,通过与银行、支付公司三方合作,为用户在合作银行开设存管账户,用户资金投资和回收过程均不经过平台,这样既降低了银行与平台对接的开发难度、又避免了平台接触用户资金的可能。随着银行存管指引的下发,联合存管的形式面临调整。因此,信和大金融积极调整存管战略,积极同合作银行沟通,推动银行直接存管系统上线。截止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主动上门尽调,沟通存管事宜。

 

银行尽调进行中

银行存管仍然供不应求

目前,尽管银行存管指引下发,多家银行开展资金存管业务,但是互金平台多、存管银行少,供不应求仍然是当前的现状。部分银行采用技术外包的形式开展资金存管业务,每家平台银行存管的开发周期是3到6个月,部分银行采用自主研发的形式,开发周期更长。据推算,在8月整改到期之前,技术实力强的银行最多也只能对接几十家互金平台。

因此,银行考虑到自身信誉以及技术开发时间,会选择实力突出的平台,而这些条件,无形中就对平台形成了一个个门槛。如新网银行设置包括平台的股东实力、资产状况、风控制度、交易规模、声誉舆情等门槛;平安银行设置了16个准入门槛,如实际股东为政府、大型国有机构、上市公司、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且月成交量不得低于1亿元,无不良事件等。

银行存管,想说爱你不容易

银行直接存管也分为银行独立存管和嵌入式存管两种。所谓独立存管,是指存管账户的开立、充值、提现都由银行一家全包;嵌入式存管,则是指支付环节有第三方参与。选择独立存管的银行,系统流程往往比较繁琐,而嵌入式存管,则大大依赖于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其用户体验、系统功能、业务规则,对平台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存管银行的选择上,监管和平台都希望银行不仅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资金存管业务,还要在技术层面保证用户体验。但目前在技术上,部分银行系统无法支持24小时频繁而小额的资金划转要求。同时在账户体系上,有的银行系统对于资金额度存在限制,进而对平台产品的交易规则产生限制。另外还有页面友好度、系统稳定性等等,都对互金平台的用户体验造成了困扰。从已经对接直接存管的平台反馈,部分银行的业务体验感包括注册、资金到账等亟待提升,甚至存在平台已经与银行签署了协议,却由于体验差而更换银行的情况。

其次,独立开发的银行存管系统往往兼容性较差,增加了平台对接银行系统的难度和时间。在业务规则方面,各家银行对于监管的理解不同,在存管指引正式出台之前,也缺乏监管的指导,对于目前行业中常见的多种模式也有不一样的态度,平台在同银行对接直接存管业务中,往往也存在按照银行的业务规则去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的情况。

最后,平台接入银行存管,双方都必须花费人力、财力和时间。人人贷在15年2月与民生银行签订存管合作意向协议,系统对接调试耗时近半年,期间人员、时间成本高企,这并不是每一个平台都能承受得起的。

信和大金融认为,目前平台与银行开展资金存管业务时间不长,正处于磨合阵痛期,相信随着双方业务合作增多,用户体验也会随之得到相应的提高。

银行存管,门槛还是标配?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互金平台提出了三个硬性条件,包括银行存管、产品登记、电信运营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在整改到期后,没有银行存管的互金平台是不允许开展业务的,因此对于互金平台而言,银行存管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银行存管是监管设置的隐形门槛的舆论不绝于耳,主流观点认为活下来的平台不会超过20%,而据目前资金存管指引下发后,平台集中火速上线银行存管的情形看,至少会有一半以上的平台存活下来。因为在监管趋严以来,互金已经经过了一次退出潮,现有的平台已经是相对较好、较为合规的平台。

信和大金融认为,银行存管不仅关系着互金平台能否继续生存,而且还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标配。在2016年监管整改存活下来的平台,多数都是合规经营,银行存管不应该作为平台是否能够存活的一个限制,而是作为保障投资人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未来不论新上线平台或者老平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上线银行存管,把钱交给银行来管,既杜绝了一些平台不良的想法,保证了整个行业的纯洁性,又使平台专心提高业务能力,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信和大金融银行存管进行时

作为行业交易规模排名前列的平台,不论从合规角度、还是品牌角度,信和大金融对于存管都非常重视,一直大力推动银行直存项目的进展。据了解,信和大金融注册资本5000万,旗下拥有信和大金融、资产家、借么等多个品牌及业务线,安全运营3年时间,累计撮合交易量逼近200亿元。

信和大金融是认证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获得ICP经营许可证、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备案。公司通过反欺诈系统、灰黑名单、信用评估系统、行为评估系统,以及第三方征信和风险管理机构的合作,建立线上大数据风控模型和新下全方位实地尽调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通过自建高水准技术开发团队,结合诺顿VeriSign SSL认证技术、绿盟安全等合作机构,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交易系统。

信和大金融在注册资本、撮合规模、技术条件、风控体系、企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的较强优势,已经达到了银行存管的硬性要求,在存管指引正式出台之后,已经有多家意向银行前来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平台则积极配合银行尽职调查,充分信息披露,推进合作进程。在重点了解银行的系统情况、客户体验、业务规则的前提下,信和大金融将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力求选择更加合适的存管银行。

平台同银行的系统对接,需要经历支付系统的改造、历史数据的迁移、交易规则逻辑的重新梳理等关键流程环节,这期间要求整个流程必须规范且清晰,并且必须要让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因此,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信和大金融技术研发部门,也一并集结力量,在前期已经上线的联合存管系统上,提前同银行进行对接调试,在最终慎重选定合作银行关系之后,正式上线存管系统,以最合规的存管方式拥抱监管。

(编辑:大鹏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495600785@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